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上,高水平人才是核心资源。7月4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汉大学众多专家学者和领导的见证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亚韡研究员被聘任为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院长,成为江汉大学大力“引培”高层次人才的又一“里程碑”。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科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郑明辉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聘任仪式。
江汉大学纪委书记张裕平宣读了关于王亚韡研究员的聘任决定,校长景新华为王亚韡院长颁发了聘书,校党委书记覃道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出席聘任仪式并讲话。副校长毛卉主持聘任仪式。
王亚韡研究员200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以新POPs为研究目标,先后对POPs的环境行为、物化性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食物链中的富集放大、典型区域人群的暴露风险开展了研究。自2003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共发表包括ES&T论文在内SCI学术论文80余篇。2006年获宝钢教育奖,2010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1年获PSC优秀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王亚韡在就职发言中表示,江汉大学对生态环境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和江桂斌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生态环境研究捷报频传,当前学院发展迎来一个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他必将与全院师生一道,抓住机遇,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贡献新的力量。
谢先启院士对王亚韡的履新表示衷心祝贺,对江桂斌院士团队一直以来给予学校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期待在江桂斌院士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交叉学科融合,在江汉大学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历史新征程中“有所建树”。
江桂斌院士对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予以了充分肯定,从学科发展和服务地方两方面阐明了推进双方合作、进一步建设环境与健康学院的意义和未来规划。他希望江汉大学能够以环境与健康学院建设为契机,寻求更多发展突破,“走出武汉、走出湖北、走出国门”。
覃道明深情回顾了多年来江汉大学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合作历程,向一直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江桂斌院士团队表示由衷的敬意与感谢。他结合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时的重要讲话和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刻阐述了学校“科教之本、惟在人才”的使命与宗旨。他表示,江汉大学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更大贡献,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此次聘请王亚韡研究员担任环境与健康学院院长,就是江汉大学人才引进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他希望学校全力推进与江桂斌院士团队、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全力支持王亚韡院长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营造一个最优工作环境,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创新人才,培养一个可持续发展团队,做优做强一个学科”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江汉大学大力“引培”高层次人才,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星光熠熠”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助力学校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昂首迈步、续写华章。
学校会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楚天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59人次。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由这些高层次人才为学科领军,江汉大学以国家和地方经济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新学科、新方向、新领域,结出累累科研硕果。
2014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签约江汉大学建设院士工作站。2015年学校成立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江桂斌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同年,江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署“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合作协议。在江桂斌院士及其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双方合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环境与健康研究院也在高起点上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发展。2016年学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获批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建成具有计量认证(CMA)资质的江汉大学环境检测中心;2021年,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正式成立。2022年5月,江汉大学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6月,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聘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导师18名,其中国家杰青9名,国家优青8名,国家级人才3名。
学校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合作,加强双方在本科、研究生、博士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现共有研究生58名,2021年,2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获省级研究生论坛报告成果奖,2人获校级研究生科研/学习标兵;研究生发表论文11篇,新申报校级创新基金项目11项。